河南基层社区:融入寻常百姓家——河南省关工委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侧记

来源: 河南省关工委办公室 2024-01-12

1672733081985752.jpg

基层社会治理,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,坚持高位推动,高点谋划,高效推进,构建共商、共建、共治、共管、共享的治理格局,才能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。近年来,全省各级关工委立足主责主业,找准工作切入点、着力点和突破点,以“五老”为主体,以“活动”为载体,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,在建言献策、化解纠纷、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探索出可借鉴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关工经验”。

一本“故事汇”背后的故事

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等功奖章,是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某次战斗后获得的。”开封市祥符区关工委副主任、全省“最美五老”武玉江向前来学习的青年党员们介绍。

祥符区西姜寨乡“老兵之家”有一本“故事汇”,汇集了全乡老战士在部队时获得的百枚奖章背后的故事。

2016年6月,老干部、老战士武玉江回到西姜寨乡的老家,出资近50万元,利用自家的老宅院,牵头组建了“老兵之家”。

起初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收集老兵光荣册、立功证章、老兵事迹、战地留影等进行展示,为全乡的老战士们找到一个“家”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老兵之家”的人数越来越多,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,武玉江被大家称为“我们的老班长”。

640 (1).png

他们组建起西姜寨乡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,开展清洁家园3000余人次,植树1万余株,治安巡逻6000余人次,西姜寨乡获得了“全国最美村镇”治理有效奖。

他们开设“争做优秀退役军人大讲堂”,将一个个感人的战斗故事生动再现,为100余所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200余场次,受教育学生10万余人次。

他们退伍不褪色,兢兢业业,无私奉献,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,积极服务乡村建设、青少年国防教育工作,成为远近闻名的正能量老兵群体。

7年多的时间里,这支队伍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国防教育宣传员、防汛抗疫战斗员、平安建设维护员、文明创建监督员、树木养护管理员、乡村振兴促进员“六大员”的作用。

“中国好人”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“全省最美五老”“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”······“老兵之家”正在用实际行动编写另一本“故事汇”,为孩子们讲述这些老战士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故事。

一群“好妈妈”的工作站

在焦作,有一位“好妈妈”。她叫张冬香,是焦作市山阳区艺新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、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,她把“五老”和党员群众组织起来,带领大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志愿服务。

“好妈妈”,也是一群人。这个工作站已在焦作市五个城区建立11个分站,凝聚起2000多名分文不取、无私奉献的“五老”,为传承文明家风、化解矛盾纠纷、助力基层治理发挥余热。

640.png

张冬香说:“组织上关心的,群众期盼的,就是我们要做的。”

张冬香是一位有心人。

结合老年群体爱听广播的特点,她创立线上红色广播站,每天在网上发布红色广播,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被群众亲切地称为“营养早餐”“幸福午餐”“健康晚餐”。

为强化涉罪未成年帮教矫治措施,提高帮教矫治效果,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,她与山阳区检察院共建“冬香好妈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站”,开展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、临界预防帮教、被害人心理疏导、大手拉小手等活动,探索出“448(试试吧)”工作法。

在参与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中,她带领“五老”将7户矛盾化解,顺利签订动迁协议。

“好妈妈”是一群热心人。

他们是群众心中民情家事的“金牌调解员”,更是为千家万户送温暖的“好妈妈”。

他们自觉融入全市发展大局,聚焦民生实事,主动参与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、文明创建、疫情防控、老旧小区改造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心工作。

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,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先后组织3.2万余名“银发志愿者”参与文明宣传活动。这些“银发志愿者”深入大街小巷、居民楼院清除垃圾杂草、打扫楼道卫生、擦洗公交站台。

家风家教是家庭文化的重要体现,也是关工委和“五老”参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。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山阳区委和街道党工委在工作站成立两香家事调解室、冬香好妈妈家事调解站和家风家教厅,建成“幸福工坊”心理疏导室云平台,发挥着和睦家庭教育引导、帮困助难志愿服务、诉前家庭纠纷调解、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暴力取证等功能。

如今,2000多名满头银发的“蓝马甲”,依然坚持做拥有红色信仰的宣讲员和践行者。

忙碌的老马和他的“老马调解室”

许昌市魏都区西关办事处“老马调解室”里不时有群众前来反映问题:“老马,最近孩子总是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,您能不能来替我们开导开导他。”“马叔,俺爸妈又生气了,咋也劝不住。”……当地群众都知道,“有困难,找老马”。

“老马”真名叫马增杰,是当地有名的老模范,由于待人亲和,调解水平高,被群众亲切地称为“老马”。

“小朋友靠启发,青年人靠鼓励,老年人靠安慰,老弱病残靠照顾……”在笔记中,写满了马增杰对调解纠纷的总结和经验。 

640 (1).png

老马不仅有间调解室,还有一辆属于自己的“宣传车”。

作为矛盾调解员,他总是骑着一辆悬挂有“流动调解室”字样旗帜的自行车行走在街头、巷尾、门卫、家庭、社区,自行车走到哪儿,哪儿就是遇事即调、随时可调、就地能调的“老马调解室”。

为了做好调解工作,马增杰真是铆足了劲。

十五年来,他撰写了20余本40余万字的调解体会,骑行了5.4万多公里,蹬坏了3辆自行车,被他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超过6000起。

马增杰认为,用心、用情去做群众工作就不难,“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矛盾中生活的,但是每一个矛盾的解决都能让生活向上发展”。

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小郝非常叛逆,与母亲的关系紧张到同住一个屋檐下,话都不说一句。在马增杰的多次努力下,母子重归于好。

既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,也要帮助他们早日成才。马增杰在与小郝的交流中,得知他有参军入伍、报效祖国的想法,于是这一老一小就奔走于各个部门审核……在马增杰的细心帮助下,小郝终于实现蜕变,走进了军营。

老马还有句名言:“关工委工作是为党站好思想岗,为人民站好正义岗,为法律站好前哨岗,为稳定站好门卫岗,为大众站好和谐岗。这五个哨岗,每一个都要用心站好。”

如今,马增杰依然坚持义务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。他说:“为人民服务没有年龄限制,共产党员为百姓办实事不是一阵子,而是一辈子。”

聚沙成塔,攥指成拳。中原大地上,还有很多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的“五老”,让我们看一组数据。全省5万多名“五老”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,组建关爱工作团6060个,有1.2万名“五老”担任法治副校长,1.1万名“五老”担任网吧监督员,开展各类法治教育1.73万场次,受教育青少年403.5万人次……

在党建引领下,各级关工委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程度越来越深入、水平越来越精细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“五老”队伍主动担当党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,在密切党群关系、缓解社会矛盾、促进社区融合等方面发挥着“润滑剂”和“黏合剂”作用,自觉主动弘扬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。

来源:河南省关工委办公室

编辑:张艺

免责声明

阅读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